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之旅|青藏高原摄影:云端上的漫步

谢琳 方小玫 中国文艺评论 2019-08-27



自2017年国庆中秋前后,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艺评头条”微信号陆续选载了一批展现西藏、上海、深圳、福建、甘孜、潮州、三峡、泸沽湖、开封、“庄子故里”以及埃及等地美丽城乡、文艺文化的微评文章,开启了文艺之旅。


“云端上的漫步”方小玫青藏高原摄影作品展将于2018年9月22日-26日在汕头市图书馆展出,本期文艺之旅通过谢琳的摄影评论及方小玫的摄影作品来探访青藏高原。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继续期待您的原创来稿(请发网站邮箱wyplzg@126.com,组图及图注请直接插入Word文档内):


用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

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



生命的本色在于激情走过

——品读方小玫青藏高原摄影作品集

文/ 谢琳 摄影/方小玫


  翻开方小玫这本厚厚的摄影作品集《云端上的漫步》,很难相信,这些拍摄青藏高原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位生活在平坦和缓的潮汕平原,有着娇柔温婉、优雅恬淡的性情与气质的潮汕“姿娘”之手。更让你折服和惊讶的是,她还是一位年近70岁、动过开胸大手术的“姿娘”。

  方小玫追寻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她从低海拔的绿色平原走向高海拔的雪域高原,将自己的种种感受用独特的摄影语言传达出来。伴随着急促的呼吸和高原反应,面临着生命极限的挑战,她行走于“世界屋脊”,漫步于云端之上,体验生命的种种艰辛,淬砺生命的顽强意志,使生命得以升华。“我常会有一种被粗犷的豪气撞击胸襟,被超凡脱俗的情韵涤荡灵魂的美妙感觉。”这是方小玫自己的体会。

  有朋友问她: 中国那么多美景, 为何唯独偏爱西藏? 她答“说不出为什么, 也许只是一种情怀吧”。其实,方小玫选择西藏,不仅仅因为那里是雪域高原和宗教圣地,不仅因为像她所说的“喜欢那自然造化、天然的未经雕琢的原生态景观”,还因为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12年来她8次进藏,涵盖了春夏秋冬。数万公里的路程,从川藏到青藏,从滇藏到新藏,从最惊险最艰难跋涉的“丙察察”到阿里、珠峰大本营……方小玫知道,生命如果没有远行,没有感受最初的本真,那么人将难以觉悟,摄影也只是发朋友圈的一种姿势和摆设。

  2010年,方小玫因食管的毛病做了一次开胸大手术,元气大伤。刚买不久的尼康D700相机都拿不稳,坐不到半小时就背肌酸疼。但她仍不放弃“西藏梦”, 一方面积极做好饮食和药物调理,另一方面时常翻看她两次进藏拍摄的照片,在网上搜看西藏相关图片,以唤起继续向往西藏的激情和动力。手术后还能坚持多次进藏,她归结于“当一个人心中怀有美好的情怀而心心向往时,没有太多的杂念,生活简单而充实,身体的积极因素会激发出来‘心理疗法’”。我认为,除了“心理疗法”,还有一种隐性的“精神疗法”,我把它称为“神疗”。

  大家知道,在宗教色彩浓郁的西藏,神无处不在。在藏民心中,把山奉为圣山,把湖视为圣湖,地下是龙神领域,天上有天神主宰。他们相信那些山那些湖都有无形的精灵神怪居住,神灵主宰着周围的一切,并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藏传佛教生命观强调所有的生命体与外在自然界的相同,生命体内五大元素(坚、暖、温、动和无碍性能),分别由五大宇宙元素(地、水、火、风和空间)来象征,它们相互包容,相互转化在因果关系之中。生命体与宇宙场能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人们通过观想修行的方法吸收外在世界的五大元素来调和体内能量虚弱和不平衡状态, 导致生命体系由无序到有序, 由低级到高级, 由苦厄到完满人格境界的演化, 从而使之具备自我更新、自我“复制” 和自我调节能力。

  藏传佛教的生命观以“缘起性空”解释生命主体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认为一切事物从因缘起,没有固定不变的样子。可以说,方小玫手术后能够健步于“世界屋脊”和“云端”之上,证明她与西藏有缘。

  不是么?方小玫用脚步丈量圣地,用心捕捉流年碎影于神山圣湖间,聆听天籁。净心守志,体悟天人合一和自然澄澈的空灵禅境。低缓的诵经声象神灵的呼唤,轻轻地触摸着她的躯体,似有一种博大的爱从天而降,传递给她无限的温暖与精神支撑。

  方小玫第一次走阿里,真正“穿越第三极”之旅的时候,面对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她感慨地说:“它不仅让我领略阿里高原那绚丽宏伟的自然画卷和充满异域格调的民族风情,更是对自身心理和生理的一次大考验,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

  《云端上的漫步》大致分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人物三大部分。方小玫的作品风格以简洁、深沉、质朴为主。它的简洁很直接,不遮遮掩掩,不扭扭捏捏。在西藏,高原那博大苍凉、荒芜壮美、变幻无穷的神奇景观, 深深震撼着方小玫的心灵。那山水、那白云、那牛羊、那烟雾缭绕的雪峰、那黑红的脸庞,都是最古朴的梦。

  藏民浓重的肤色、色彩强烈的服饰、布达拉宫的金顶和僧侣们红色的袈裟等,这些似乎已被大众拍腻了,她却有着独到的表现方法。比如摄于西藏阿里托林寺的《千年古刹》。落日的余晖将山峦渲染得金光灿烂,与托林寺的阴影下深颜色的佛塔形成对比,相互呼应,这是十分难得的场景,也是巧妙运用前景构图的佳作。

  方小玫拍摄的西藏人的眼神也打动着我。感动我的究竟是什么?是那纯自然的目光。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那种自然性甚至略微携带着的野性,对我都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这样的眼神无疑是西藏的山山水水养育出来的。

  可可西里被称作“人类最后的净土”。东台吉乃尔水上雅丹,是世界上唯一的旷世奇观。这里属于尚未开发的无人区,一路无指示牌,行走艰难,十分神秘。方小玫依然勇敢地在那里留下足迹。

  实际上,方小玫进入无人区拍摄的作品,除了艺术本身的价值之外,从文化形态学和人类学角度上看也是很有价值的。因为那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稀少的文化人类学资源。遭受现代文明破坏越少的地方,越能保留我们先人生活的痕迹。

  在这本摄影作品里,我读懂了方小玫所挚爱的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和那里的人民,因为8次进藏的经历已经融进了她生命的经纬。在这里,我读懂了一种与生命的契约精神,一种对大自然的信仰,一种对神灵和艺术的虔诚,一种自信付出的快乐。

  对于方小玫来说,生命的本色在于激情走过。


//人间秘境》——2017年4月21日摄于青海涩北水上雅丹


//《怡然雅寂》——2017年4月21日摄于青海涩北水上雅丹


//《晨霜皑皑》——2017年9月30日摄于西藏

阿里马泉湖畔沙丘


//《气势恢宏》——2016年6月3日摄于西藏阿里玛旁雍错湖畔


//《神掌拜月》——2017年10月6日摄于西藏那木措湖畔


//《蓝天下》——2016年10月1日摄于西藏阿里普兰


//《英雄堡风云》——2017年9月25日摄于西藏江孜宗山英雄堡


//《朝圣者》——2017年2月11日摄于青海囊谦


//《佛曰:众生平等》——2016年3月24日摄于拉萨大昭寺广场


//《历尽沧桑是怡然》——2011年10月28日摄于西藏左贡


//《温馨一幕》——2016年9月27日摄于西藏阿里


//余福不留》——2017年2月13日摄于甘南


//翠玉飞花》——2014年11月9日摄于西藏墨脱原始森林山间流水

采用手持微颤的方法拍摄。相机:索尼微单7R,光圈22,曝光15分之1秒,感光50,曝光补偿+0,焦距70毫米。


//《众乐乐》——2011年10月28日摄于西藏左贡


// 安详》


//《割完青稞收麦杆》——2016年10月4日摄于西藏日喀则


//《撒龙哒》——2017年2月10日摄于甘南


//“云端上的漫步”方小玫青藏高原摄影作品展将于2018年9月22日-26日在汕头市图书馆展出,敬请期待


//摄影作品展《云端上的漫步》邀请函



—END—


作者:谢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汕头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摄影:方小玫,汕头市龙湖区政府退休干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特约编辑:朱丽华


★延伸阅读★

文艺之旅|摄影镜头里浓浓的“潮州情结”

文艺之旅|“庄子故里”摄影随笔:故道情思(白漠)

文艺之旅|福建民间节庆热闹极了,信俗文化浓郁,有图有真相

文艺之旅|三峡红叶正当时,巫山云雨摄影中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封面艺术创作大放送(35组美术摄影书法作品)

喜讯|“美丽中国”摄影微评活动获奖名单与名师点评

西藏想象

寻找毕加索的足迹

福利 | 讲真!弹幕微评问答的礼品来袭,以文艺的方式开展评论~


击阅读全文,回眸更多“文艺之旅”。投稿给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哦:wyplzg@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